假期阅读

Posted by n0000000000o's Blog on January 22, 2020

​ 好了,快活而又充实的寒假来了,但只放九天欸~ 为什么高三这么苦 然而我作业还没有写

​ 假期,肯定是与读书相挂钩的,尤其是在我还有一打科幻没有看的时候,买了却不看,那根没看没有什么区别,对吧,,,真是令人悲伤的事实。。(更悲伤的是,我快忘了 $Markdown$ 要怎么用了,还有什么 $Latex$ ,,真糟糕,)


​ 好了,回归正题,最近终于从“浩繁”的学业中解脱出来,可以看书了,尽管自己还有好多书没看,但别人借的当然是要先看的了!刚巧手头上有本一直想看的书,长篇耶~ 我竟然这么快就看完了两本长篇~

关于长篇小说的一些看法

​ 相较于短篇小说的短小惊艳,长篇更注重的是其架构。有一种说法,短篇与长篇在内容上最大的不同在于:短篇着重于描写一个或几个片段,一段情节,来反映某种状态,进而表现作者的某种情感或是观点。而长篇则与之相反,长篇的中心是人物,甚至是环境本身,但绝不会是情节,一个或几个人物,通过各样的描写,衬托,展现出一种精神面貌,一个人代表的一种精神,这个人所经历的事件(悲剧的命运,坦途,,),进而表现作者的情感观点;或是环境,一个怎样的社会,个人在其中的遭受,反映出作者对于这种社会,乃至于现实的某种思考。

​ 短篇有短篇的优点,读者顺着作者的指引,一下子进入最精彩,最集中,冲突最激烈的片段,跌宕起伏,在读者恍惚间,片段匆匆而过,小说猛地停笔,只留下巨大的思考空间。长篇也有长篇的长处,作者在脑中想象一个世界,几个人物在其中来来往往,作者脑海中的世界不一定完整,写到笔下更是残缺,而读者顺着人物,窥见这世界的一个个小角落,一个个细节,在自己的印象中构建出自己的世界。这其中,有作者的指引与说明,但也混杂了读者自身的感悟与理解,则就是为什么“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”,而同一个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了。

​ 因而有的作家擅长写长篇,有的作家擅长写短篇,看似只是字数的差异,本质上确是不同的工作,也因此对于中篇小说,常常有着混淆的定义1。但这也只能说是草率的定义,同样是5万字的小说,有的可以归类为短篇小说,有的可以归类为长篇小说,就是这个道理。


《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》

(《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?》)

​ 《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》(后文简称《仿生人》)是菲利普·迪克(Philip K.Dick)与1967年完成的一部作品。迪克一生发表的大量小说中,《仿生人》是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之一,在后来它被改编为了电影《银翼杀手》,在科幻电影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因迪克“点子”多,作品中大胆又不失严谨的想象常给其他科幻作家提供思路,也被称为”科幻作家中的科幻作家“。

​ 初读《仿生人》,其中的背景是有些不懂的,其中的情节甚至也不是很复杂,一句话概括,一个专门追杀逃亡仿生人的赏金猎人一天之类追杀了六个仿生人。乍一看,似乎有些俗套甚至平淡无奇,但小说并不是仅仅讲述一个故事,更重要的是,探讨人与仿生人,机器人之间的关系。小说的背景是昏暗的,地球上曾经爆发的核战使得大气中布满无处不在的放射尘,几乎所有人都已逃离地球,移民火星,留在地球上的只有因被放射尘污染而被禁止移民的“特障人”,以及不愿前往以及无力前往火星的正常人类。而里克,则负责捕捉从火星逃往地球的仿生人,因而迫不得已为了工作而留在地球上。随着科技巨头科技实力不断加强,区别仿生人与人类的难度越来越高,身为赏金猎人,手中掌握着不断更新的鉴别方法,而科技巨头则不断更新着仿生人的水平,以其到拟人的作用,在这个过程中,仿生人与人的界限越来越模糊。但冲突在此时显露,人有着人权,而仿生人,说到底,是属于物品,兴许是受到太过于严酷的压迫,也许是遭到了残忍的压榨,总有那么一两个仿生人最终逃窜出来,只能从火星偷渡至地球。但最终等待他们的,只有死亡这一归宿了。

​ 文中提到的共情能力,是人类具有而仿生人不具有的。但随着赏金猎人里克愈发追寻的深入,随着他与仿生人之间的纠葛越来越深,某一个瞬间,他觉得仿生人好像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,某些瞬间,又感觉有些人冷血自私,比仿生人更加冰冷。最终陷入了究极的思考。

​ 人与机器,向来是科幻作家热衷探讨的关系,也正因为探讨的多了,想要不落窠臼,就显得越发的困难。尽管《仿生人》是属于较早期的科幻作品,但其中探讨影射着的作者的思考,放在如今来看,仍是历久弥新。当人与非人的差距逐渐缩小,模糊,乃至于超越……这其中的种种探讨,都回归于一个母题,是什么决定了人之为人?一个人被称为人,而类人不被称为人,这其中的真正差异究竟是什么呢,如若有一个人造物,它从生物上来讲与人类完全相同,它能称作人吗?如果有一个人,他改造了自己,使其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人,他还能称作人吗?这是无数的科幻作品试图探讨的问题,迪克在《仿生人》里以冷酷的叙述给出了一个答案,但当这种情景真实出现,答案又会是什么呢?


《神经漫游者》

《Neuromancer》

​ 《神经漫游者》,赛博朋克创始之作,雨果、星云双奖作品。说实话,我对这个名字一直处于熟悉却不知情的状态。每每在各个地方恰巧遇见这个名字,咀嚼一番,却不知是为何物。过去也从未见过其实体书,而由于支付手段受限无从购买,每每有机会购买之时,脑海中却总是先浮现出其它名字。前日总算有幸,从友人口中听说他家中藏有这部皇皇巨著,便急忙催促他赶紧拿来,他也果然将这件事放在心上,因而我也有了机会来一睹《神经漫游者》的真容。初到手中,一本因经常翻看而边角有些磨损的旧书,威廉·吉布森(William Gibson)所作。威廉何许人也,我不知,但小说读完,确实令人印象深刻,大呼过瘾,恨不得立刻再看一遍。

​ 赛博朋克,讲述的就是赛博空间有关事件,而赛博空间,十分像目前我们所认为的网络空间,或者说是网络上的一个“真实空间”。文章内容同样也不是十分复杂,甚至颇有些像小说惯用的套路,一个人召集一个又一个伙伴,去完成一件事。但同一个故事,建立在不同的世界观,不同的作者笔下流出,读者观感,思想深度,都是不同乃至于差异巨大的。威廉笔下的世界,绚丽而又混乱,精彩之余令人窒息。你甚至常常读着读着,就进入了意识的混乱,紧接着发现作者的描写超过了你的想象,而你得再细细品味一番,才能跟上作者的节奏。一本二十万字的小说,容量却远远不止是一本长篇所塞得下的。如果说一般的小说是给你看一个世界的大概,部分细节,而你在那巨大的轮廓面前就已是惊叹与其的瑰丽神奇了,那《神经漫游者》甚至连大概都没有看到,你只感觉一切都在变换,背景在不断切换,你只掠过了几个场景,便已在那真实世界的大门前震慑,难怪有如此评论

​ 这里有无数个大千世界,这是写给都市流浪人的歌,它如此耀眼,又如此颓靡……

​ ——《华盛顿邮报》

  1. 某种分类方法是,短篇小说指字数在3万字一下的小说,长篇小说指字数在10万字以上的小说,中篇小说介于两者之间